有段時間特別迷戀蕨類植物,但是放在公司里不好養。長假期間,植物就會面臨缺水、通風的考驗。所以就會想方設法的制造利于植物生長的環境。雨林缸是比較適合對空氣濕度需求較大的植物。在動手之前,我們先要簡單了解一下,適合雨林造景的植物有哪些?
除了之前提到過的蕨類植物,還有食蟲類植物、積水鳳梨、網紋草、常春藤、苔蘚,菖蒲、蘭花等。
假山造景
因為我選擇的魚缸比較小,所以在造景上要選擇比較迷你的植物。首先我們把魚缸洗干凈,用高錳酸鉀進行一下消毒。將石頭和假山用泡沫膠粘連一起,在魚缸內制造出滿意造型。注意盡量不要讓泡沫膠粘在正面的玻璃上,當然也可以在背面貼上背景紙再粘假山。
干苔蘚
植物根系
雨林缸的用土一般都用干苔蘚,加水靜至2小時,吸足水分后再使用。買來的植物先要檢查一下根系是否完好,有沒有爛根及病蟲害。用泡水后的干苔蘚包裹根系種植在魚缸內石壁上。水最好都用純凈水,不容易發霉生蟲。當然,如果是比較大的專業雨林缸,有過濾系統,只需定期換水即可。
包裹種植
相對于植物選擇上,品種不宜多,特別是有顏色的植物。它們對光照有特別的要求,狀態不好,容易生蟲發霉。最終選擇的植物有:鐵線蕨,銀葉麥冬,菖蒲,白發苔蘚。雨林造景對植物的種植位置有一定規律:
喜光、耐旱的種高位,比如鳳梨類,一般都在中高位處。
菖蒲、草本類種在中位。
水生類,匍匐類可種低位,例如銅錢草、天湖荽,它們本來也可以作為水草,生長在水下。
種植完成圖
按照這個規律,將麥冬種植高位,菖蒲中位,鐵線蕨也是中高位置。干苔蘚露出的地方用苔蘚遮蓋,如果苔蘚掉下來,用牙簽固定即可。
造景是藝術美感的體現,不要全部種得很滿,和插花一樣,錯落有致,露出點膠沒有關系,反正之后也會發黃,或者在造景時用灰色的泡沫膠。
日常管理,一周換水一次,每日兩次噴水,增加空氣濕度,不要滴水下來。植物狀態不好時,也要調整位置,死株要及時清理,茂盛時及時修剪,保持整個環境的平衡。
感謝花匠大叔特邀作者【指此之筆】對本文的貢獻。